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介紹】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系統簡介

首先,讓我們先看一個故事。

在英文版的"演員的自我修養"第一部的序,Declan Donnellan (註:英國與你同行劇團的藝術總監,其作品全男子版"第十二夜"曾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並獲得極佳好評。)描述了一個非常生動且有趣的故事,他是這樣說的:


在莫斯科藝術劇院,有一位演員,每次來排練的時候,都會把他心愛的小狗帶到排練場。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發現,這隻小狗每天在排練場無所事事,幾乎都在睡覺。但是,當他們要每天結束排練要回家的時候,這隻小狗會在大家還沒往門口走之前,非常乖巧的叼著自己的牽繩,安靜地坐在門口乖乖地等主人來牽他。觀察到這件事的史坦尼斯拉夫斯基非常驚訝!他好奇這隻狗到底是有甚麼神力?難道這隻狗看得懂時鐘?能夠每天準時的在排練完、演員還在收拾東西的時候就在門口等著回家?
他後來發現了;原來,小狗對聲音的辨識度很高,當小狗發現演員停止用舞台腔、那種做作、矯情的方式說台詞的時候,也就是,當演員停止排練,用平常說話的方式聊天的時候,就是下班的時候啦! 難怪小狗知道要回家了!

以上這個故事當然是個軼事,不需要認真的去考據真偽。但它的確是介紹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系統(以下稱為史氏系統)最好的引子。 史氏系統最強調的就是建立可以被觀眾相信的腳色。所以在台上用舞台腔裝模作樣講台詞的方式已經不符合史氏的舞台美學,而觀眾也不對這種與生活經驗違背的舞台風格有興趣,在史氏系統中,生活就是藝術(Life is art),藝術的美學,並須向生活中的經驗借鏡,也因為如此,演員所創造出來的腳色才會是一個被觀眾相信的"人"。也因為如此,觀眾進入劇院,要看的是第四面牆(fourth wall )裡的人物真實的故事,而非矯情、不自然的舞台走位與唸詞。

正因為史氏強調藝術向生活借鏡的重心,故史氏系統有非常多的小練習,都建立在怎麼在舞台上"自然地"表演。從劇本的分析,到融入劇本所建構的世界,目的都是以自然、讓觀眾建立出這個空間、人物和地點都是"真實的"幻覺。

史氏為第一個有系統的建立表演系統的先驅,在他之前,表演不曾是一個可以被"教"的事,而是一直是師徒制,去"學"師傅所表演的一舉一動。在之後,史氏系統一直影響到接下來大部分的演員訓練方式的發展,尤其是史系系統到美國之後,由Stella Adler、Sanford Meisner和 Lee Strasberg等人以史氏系統為基礎,各自著重不同重點發展出來的"方法演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